我校和西柏坡纪念馆联合举办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育人”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12月22日,我校与西柏坡纪念馆在西柏坡宾馆联合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育人”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李晓华、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张振国、西柏坡村老领导闫青海等出席会议并致辞。著名西柏坡精神研究专家王玉平、赵新月,我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西柏坡纪念馆研究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师生等共计80余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洪军、院长王宏斌主持会议.

李晓华指出,红色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40年来,我校充分利用西柏坡红色资源,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开展实践教学,建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让西柏坡精神入脑入心,为培育铁大学子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李晓华强调,我们要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变化,继续深挖新时代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断丰富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

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张振国回顾了校馆合作的经历,强调西柏坡纪念馆长期致力于馆校共建,利用各自独特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将从规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继续深入馆校共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育的新模式

著名西柏坡精神研究专家、河北师范大学王玉平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与西柏坡“共建共育”实践教学模式,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做了深刻、清晰的解读。著名西柏坡精神研究专家、河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正处调研员赵新月则从世界全局出发,以国家民族复兴为逻辑线索,阐述了他对西柏坡精神的独特见解。

研讨会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如何以西柏坡精神育人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观点。陈宝松教授深情回忆了校、馆、村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历程,认为虽然学校经过多次改制变迁,但坚守用西柏坡精神育人初心从未改变。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赵福山希望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着眼未来,利用西柏坡的红色资源,培育更多人才。西柏坡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李月红介绍了纪念馆在推进红色教育研究方面的现状,希望双方从校馆合作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合作研究。张学军教授认为西柏坡精神是铁道兵精神的来源,铁道兵精神是西柏坡精神传播教育的体系,铁道兵精神传承了西柏坡精神基因,两种精神内涵表达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任立新教授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阐释了西柏坡实践教学的价值,揭示了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急缺的精神食粮。孙炳芳教授认为我校西柏坡精神育人的过程中,不仅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到毕业生的思想当中,同时也培养了教师吃苦耐劳、坚守工作岗位的优良作风。张学礼副教授就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度运用新媒体教学强化效果评价机制等进行了探索。杨会永副教授介绍了中文系在西柏坡实践教学中的有益经验和诸多启示,进一步规划了未来中文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学生代表燕永敏深深感激学校和西柏坡纪念馆提供的实践机会,表示将以西柏坡精神指引自己的发展道路。

早在1978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组织学员参观西柏坡纪念馆,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1991年,我校与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村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1992年,我校开始以西柏坡为基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入新时代,我校不断改革与创新西柏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进展。2018年,“思政课西柏坡全员集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被评选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