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纪念“一二·九”运动爆发89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87周年祭。为更好引导马院学子铭记历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凝聚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12月12日,我院团总支在基础教学楼1714研修室组织召开了“一二·九”与国家公祭日主题团日活动。
第一章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制造一系列事端,企图进一步将华北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在华北危急、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主义”,甚至与日军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大片国土。在此背景下,北平的大中学生毅然挺身而出,发起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主讲人李佳欣从“一二·九”运动发生的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结果、影响意义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一二·九”运动,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在场同学也纷纷表示,“一二·九”运动彰显了身为青年学生应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民族大义意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秉承先辈遗志,铭记耻辱,淬炼心灵,点亮精神,勇担使命。
第二章 国家公祭日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由于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失利。唐生智将军组织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与日军殊死激战,但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月13日,日军全面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超30余万人。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以此缅怀同胞、勿忘国耻。
主讲人胡杨向在场同学们展示了几张“血淋淋”的图片,带同学们回顾了这段灰暗凄惨的历史,并详细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意义。同时她提出,青年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一定要把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于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是腥风血雨年代中国人的共同意志。在新时代,我们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将立足新时代的新使命,持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马院学子汲取历史经验,牢牢树立家国情怀,积极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