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25,《光明日报》理论版头条位置刊发我部副教授韩培花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个关键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前提、根本原则、主题内容、保障条件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个关键问题

韩培花 朱国新 吕丽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5   11 版)

      时代特征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前提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果理论所依据的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现实需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换,而只是发生了一些阶段性和局部性变化,那么,理论体系中的基础与核心部分也就不会与新的社会条件产生根本性的冲突与不适,这一理论也就可以通过扩展研究范围、增加指涉对象、转换时空角度等方式来获得解释新世界和指导新实践的能力。

 当今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相比,基本特征和时代需要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阶级、财产、剥削、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的前途依然是今天的重大议题,所以马克思依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理论家和批判家。

        坚持政治立场不动摇和基本理论方法不放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宗旨,明确了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奋斗目标。时代条件的变化会造成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生存困境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会造成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实现途径有所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改变的。

        认识方法是理论体系的灵魂和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庞大思想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必须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原则。某些人借口时代条件的变化,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入手,最终出现了彻底颠覆马克思主义的严重后果。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坚持基本认识方法不放松。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认识和改造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内容

        任何理论都必须解决时代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这是理论的历史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纳和概括,并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概括起来,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社会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的能力却遇到越来越大的限制。二是贫富分化特别是国际间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全球化条件下阶级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日趋尖锐,全球范围内的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加剧,部分欠发达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少数发达国家民众深陷消费主义的陷阱中难以自拔,人类生存的自觉与自主特征日益被削弱。这些重大问题的内在根源和形成机制迫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加以解释与澄清。

        其次,为解决当今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逻辑论证和可行的解决方案。社会发展的障碍和人类的生存困境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消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自然也包含着社会实践方式、实践途径的时代化。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多个层面、多种情况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困境,马克思主义需要为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体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践选择,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点,也是难点。

        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互构与共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民族化和大众化是统一的整体,统一于实践,这三个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指向,又相互促进,呈现出一种互构与共生状态。实践活动都具有当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时间意义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从空间意义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从主体意义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他们最终在实践那里获得了统一,因为实践是主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就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伟大的实践活动,开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进一步指引着新的实践活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共同发展。